一個企業家致力公益的策略實踐,一群冒險家尋航未來的串聯實現
EN
實驗教育
教育是一世代的使命,改變是一輩子的承諾: TFT(為台灣而教)
向下閱讀
TFT,一個典範模型建立的故事,也是對於新世代年輕人充滿信心的故事,從一個到一群再到一個生態,未完待續,值得期待。
「愛的書庫」凸顯的偏鄉教育資源與社會經濟複合問題,開啟了我們的好奇,啟動創業投資程序,分析了偏鄉教育的結構問題,收集體制內外因應的方案,如教育部社教司下所推動的夜光天使專案、鴻海教育基金會的希望小學,博幼基金會、翻轉聯盟、伊甸基金會、基督教救助協會等民間組織所聚焦的偏遠地區與執行方式,試圖找尋一個價值相近,進而能成為合作標的的團體;而在「活水創投」的引介下,我們拜訪了即將成立的TFT (為台灣而教)。

「TFT將是妳長期投入還是一段寫進履歷的經歷?若一屆送10位老師到偏鄉,妳會如何配置?」

見面沒有太多感性恭維,真正吸引的是發起人劉安婷談及「系統」與「策略」的條理,年輕世代不會只是議論發聲,是可以捲起袖子投身現場、參與改變。TFT的目標,是尋找、培訓具熱誠的年輕人,承諾兩年時間投入偏鄉教學現場。而這系統與教育現場的對接,至少要能激起行政當局與學校嘗試的動機,為此她已不只一趟走訪許多縣市政府與學校,心中並已選定初步合作區域。
 

至於為何是區域,因為TFT不是生存遊戲,不會將個別老師直接丟到全台各處任其自生自滅,而是採區域聯防,幾人一組的小部隊前進一所或周邊數所學校。對於求學階段就慣用「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插在大陸的每一個角落上」□號世代,如果她提及的願景是將在三、五年內實踐「一鄉鎮,一TFT教師」,我們應會微笑離開。

捐款無需感謝儀式更不用簽約,若真要簽約也應該是年輕世代與社會立約,而我們唯一要求是參與教師遴選,這對於TFT初期甚為關鍵,找什麼樣的人足以宣示世代承擔?什麼樣的人可以引領同儕?更為重要是什麼樣的人合適偏鄉學校現場?在前一、二屆人數不多的情況下,老師能否待滿兩年?校方會不會提前解約?人身安全、心理素質任何差錯都可能使方案提早崩解。

「五餅二魚的奇蹟是你的教學法能否複製,影響更多的孩子。」

到了第三、四屆,TFT的系統已具雛型,投入的老師數量逐步增加,同時老師的特質與樣態亦可多元嘗試,而此時策略上所關心的重點調整為TFT續約比例與展校進度。曾經與即將上場的老師交流,進教學現場時要常常提醒自己,系統的影響力遠比你個人的熱血故事重要,千萬別拿自己濃縮青春的菁華去評價別人需一生持久的日常,你們的任務是兩年後離開時,讓TFT成為被學校信賴與需要的夥伴,而真正最好的影響則應該是你自豪的「教學方法」,能否被正式教師接受採用,讓例外成為常態。
 

透過參與TFT的過程一來更為認識偏鄉教育現況,二來是當TFT的校友有越來多比例願意繼續投身在教育現場時,我們從TFT延展出去的關懷似乎漸漸形成了一個生態系,關注誠致基金會致力推動的KIST (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)公辦民營學校,讓TFT的校友有繼續服務與實踐的教育場域。支持均一教育平台基金會以線上學習平台,讓所有孩子無論身處哪裡都能擁有自主學習的機會,而在TFT未能派任老師的地區,亦有平等受教的機會。甚至由第一屆校友從現場教學經驗出發,成立的因為所以教育協會,希望推動偏鄉均等的英語學習環境。不斷多元的教育實驗與實踐正在展開,關注未來真能以一個生態體系與正規教育系統對話砥礪。
 

除了關心教育事業的發展,六年後TFT從一個新創NPO逐俱規模,要承接社會大眾更多的支持與信賴,則須將財務徵信列為營運管理重點。一個標誌為新世代公益事業的團隊,不會只想透過財務三表的張貼來詮釋其所相信的公開透明,而應以開放文化的精神做為實踐,因此2020年開始與「公益責信協會」協作,希望發展與建構出一份讓捐款人與社會理解的責信報告,未來希望透過理性溝通與系統資源分配的辯證,不斷集結關心教育而志同道合的夥伴。而我們對TFT的期望一直都不只是一個關心教育的組織,更應該是公民社會下公共治理的典範型態。
 

進一步探索TFT為台灣而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