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企業家致力公益的策略實踐,一群冒險家尋航未來的串聯實現
EN
開放文化
從行政後勤到專案協作,歡喜扮演開放文化的「沒有人」:g0v 零時政府
向下閱讀
g0v成形於2012年底,承襲着「開放原始碼」的精神,短短3年半g0v的社群規模及專案成果已讓他們成為全球前三大公民科技社群,與歐洲OKFN、美國Code for America並駕齊驅。它是RC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立的啟蒙,也是未來願景的想像。
2014 年的 318 學生運動除了政治議題外,我們觀察到整體行動具有濃厚的跨界協作能量,看見擁有技術背景的理工人投身行動之中,運用本身的專業能力協助打造出一個資訊彙整系統,迅速將現場訊息、物資需求等資訊傳播出去。等到事件落幕後,我們開始爬梳開放協作的社群,找到了「g0v零時政府」的成員​​​​​​​高嘉良與瞿筱葳(g0v社群強調去中心化,他門堅持不可稱其為代表或負責人),表達了即使無法參與解決問題,RC公益創投也願提供「酒池肉林」的意願。
 

「先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,先承認你就是那個『沒有人』!」「『沒有人』是萬能的!」 ─ g0v台灣零時政府

「公開、透明、共享」的思潮一直影響著軟體、市場甚至政府發展,從開放原始碼、開放資料進而到開放政府,尤其是開放政府「g0v零時政府」以公民科技行動透過集體協作方式號召群眾,加入改造政府資訊的行列,在海量資訊的時代,節制國家的數位監控,積極要求政府的資訊開放、治理透明與親民,爾後成立開放文化基金會(OCF),邁開了臺灣公民科技組織化的第一步,而在行政後勤的支援中,我們扮演開心跳坑的「沒有人」。
「開放文化基金會立案在台北市文化局,也打開了我們對文化的想像,不只是藝術活動的支持,還能形成對『何謂文化』的反思、進而形成文化運動的推展。」

接觸開放文化,事實上也讓我們深思何謂資訊公開?是張貼在里長辦公室前的公布欄?刊登於不知名的小報廣告頁?還是深藏在始終搜尋困難的政府網站?於是,我們也從自身經驗出發:結合GC贈物網物資分享平台;推出空間分享計畫「台北紅不讓」的APP;製作一個可查詢台北市法定黃紅線系統,並透過公民拍照與共筆繪製台北市「車庫前請勿停車」及「路霸」地圖,讓私設紅線攤在陽光底下……等等。當然公民行動不該止於爆料檢舉,而是希望建構出友善分享的生活方式,期待所有「車庫前請勿停車」的標語都將置換成「臨停分享請留電」。

 
除了自己的行動實驗外,開放文化對我們而言,不會止於探討資訊的中立呈現,而是協作過程中合作、自治、互助、責任的公民實踐,終極的關懷仍是達成社會多向的溝通與真正民主的理想形式,因此我們展開了新的關注,積極接觸資訊視覺化的團隊、新興媒體以及注意跨域合作的趨勢,而將開放文化設定為之後所成立文化基金會贊助的重點,將文化生態系的建構與支持設為目標。

 

進一步探索g0v